深夜,熄灯,点蜡。两玩家手指交叉,把一支铅笔夹于指间,手腕悬空,仅用笔尖轻轻点在白纸上,闭眼默念“笔仙快来吧”,并以此来“问”吉凶祸福。笔仙游戏暑假期间突然在沈城中小学生中盛行。
中学生暑假请笔仙
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罗思弟4日给记者打来电话,这两天她接待了3名女中学生,她们都迷恋笔仙游戏不能自拔,有的已经出现轻微精神分裂症状。她们问“笔仙”考试成绩,问男朋友是谁,问今生来世。
有的女生玩游戏时受到惊吓,晚上不敢入睡,白天缩成一团,还出现幻觉、臆想。一个孩子还想到了自杀。她对罗思弟说“我经常想到死,那并不可怕,死了也能当个笔仙。”
4日记者采访了其中一名做心理咨询的16岁初三女生小薇(化名)。她告诉记者,“放假期间,我们不少同学都玩过笔仙游戏。”“不但我们学校,其他学校也有玩的。”
小薇介绍,所谓请笔仙,是一种假定有神仙存在,可以帮助玩家做决定的游戏。笔仙游戏一定要在晚上熄灯点蜡后进行,闭眼念叨“我能否考上大学”等话语。然后,根据笔尖画出的痕迹推测“答案”。
看到铅笔就出现长发蒙面女
“我玩过笔仙,很多次了。两个人玩时,我以为是对方在动,不敢相信,有一天,我一个人玩,本以为笔不会动,谁知,它竟然动了,我吓得问:你,是笔仙吗?笔开始动了,到‘是’那里圈圈了,我立刻就讲:笔仙请归位,于是,笔就径直到终点了,我,吓出一身冷汗。”
小薇说,现在她只要一看到铅笔,眼前就出现一个长发蒙面的女子冲她爬。
记者发现暑期里中学生迷恋笔仙游戏的有不少。有的仅仅因为好奇,有的则陷进去。家长和老师并不知道孩子们在玩笔仙,并没有采取措施。
辽大一名正在复习考研的应届毕业生小罗说,笔仙曾在大学生中流行过,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就传到中学。
中小学科学无神论教育堪忧
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林女士认为,要杜绝孩子怪诞的想法和念头,学校和家长应该开展相应的科普教育。
沈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姜俊和说:“这类迷信游戏裹着时尚和另类的外衣,在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中,很容易传开。决不能让那些迷信的、糟粕的东西来强占孩子们的心灵。”
他同时对目前中小学的科学无神论教育现状堪忧。学校现在仅仅给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,一些公式、命题、规则什么的,而思想教育也只是涉及道德方面和个体行为方面,缺乏一种科学态度的教育。“光有知识是不能让一个人摆脱迷信的,所谓的笔仙就是这样”。学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观、思考观的教育,要让他们知道迷信的东西经过必要推理、反证后,就会不攻自破。
“笔仙”为什么自己会动
心理医生与高中生做试验
两个人各用一只手、手指交叉握住一支笔,让笔尖立在纸上,然后口中念念有词,笔就会动起来。在事先写着字的白纸上画圈,根据笔尖画出的痕迹算你的“前世今生”。4日,对这种叫做“笔仙”的游戏深信不疑的高中生小叶惊奇地发现,当她和同仁医院心理医生一起“玩”时,居然怎么都不成功。
请“笔仙”,近年在青少年、特别是中学生中十分流行。虔诚地向“笔仙”问前程、问婚姻,有的预测凶吉痴迷到疯狂地步,还有的精神恍惚,甚至自杀。
北京同仁医院心理医生张书芳说,最近她接待的咨询者中有不少类似案例。“人们认为‘笔仙’神奇,关键在于那支笔‘自己’会动。其实,这是一种人体心理暗示的潜意识的不自觉行为。原来,玩‘笔仙’的时候,人的手腕和手臂保持悬空,需要不断克服地心引力,否则会向一侧倾倒,不断克服倾倒就会形成循环动作,这就是笔会画圈的基本道理;同时,由于下意识动作,游戏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向目标靠拢,其中求仙者会在否定目标前显示迟疑,敏感的游戏者能觉察并向相应目标靠拢,直至出现‘奇迹’。有些地方流行的‘碟仙’、‘筷仙’和‘钱仙’等迷信游戏,道理都与‘笔仙’类似。”
那为什么医生和小叶玩“笔仙”不能成功?张书芳解释道:“我在和咨询者试验这个游戏时,不去看纸上的字,没有视觉引导,不接受对方信息,因此不能完成游戏,这正说明并没有什么‘笔仙’显灵。”
据了解,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“扶乩”。其实,很多人都有预测前程、预知命运的占卜心理。人们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,觉得不过是一种游戏;而出现心理障碍的时候,就可能接受暗示,产生严重的认知和行为偏差。
据北京市科协对北京市中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,算过命的学生高达85%,相信求神拜佛的学生超过半数。那么应该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呢?张书芳希望青少年破除迷信,相信科学,保持健康、乐观的心理状态,把握好自己的命运。